第297章 入主南京(五)_房穿明末,开局后门通北美
123读笔 > 房穿明末,开局后门通北美 > 第297章 入主南京(五)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97章 入主南京(五)

  第297章入主南京(五)

  陈于阶?

  刘升觉得这个名字颇为耳熟,似乎是明末名人之一,但名气应该不大,不然他不会记不清其事迹。

  记住此人名字后,刘升便询问了一些关于黄册库的问题。

  陈于阶一一作答,显然对黄册库情况了然于胸。

  随后,刘升让人安排船只,准备去看看岛上的存放黄册的库房。

  他可不是易溶于水的朱家人,曾经在特殊部队服役,水下作战也是会的。当然,为了安全着想,船只仍是由侍卫寻来并做了检查。

  临登船前,刘升道:“陈副使随孤一起上船,再具体介绍下各库房的情况吧。”

  “是。”

  陈于阶并未拒绝,很配合地上了船。

  其他官吏大多露出了羡慕的神色,但也有几人面露鄙夷,大约是看不惯陈于阶这种“降贼”的行为。

  刘升见湖中小岛不少,竟有十几个之多,不禁奇道:“这湖中群岛莫非都是天生的?”

  陈于阶道:“自然不是,有些是当年太祖洪武皇帝命人修造的,为的便是存放黄册。”

  “这岛上的册库有多少间?收录的黄册大概有多少?”

  “岛上今有册库九百六十间,收藏黄册一百七十万有余。”

  作为后世人,刘升听到这两个数字也不禁吸了口凉气。

  只能说,大明不愧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封建王朝,某些制度已经发展到了封建社会的极点。

  怪不得后世称玄武湖黄册库是世界档案史上的一个奇迹。

  随即刘升就感到可惜。

  明王朝吏治腐败,导致黄册十年一次的更新没能好好实行,否则他如今就能通过这里的黄册记录,获知大明各地人口情况。

  之后,刘升大概游览了各岛行的册库。

  在他的询问下,陈于阶则讲述了更多册库相关情况。

  比如说管湖公署有官吏三十多人,此外还有一百多名役夫受驱使,专门负责修整库房、抬册、划船、做饭等杂务。

  若管湖公署需要抄录、晾晒黄册,便会从国子监借人来帮忙。

  册库的管理也都有严格规定,因为这边没有油水,事情又很重大,一些不费力的规定倒是一直严格执行的。

  唯有黄册的更新,源头在地方县衙、府衙,所以早在大明中前期就没严格执行了···

  等刘升游览完后湖黄册库,虎贲卫、胜捷卫以及三个警备团也赶到了南京城。

  至于张谷英,却是奉命率领第二旅以及六个警备团追击左良玉、刘良佐等溃逃明军去了。

  还有两个警备团,则分别驻守江宁镇及大胜关。

  刘升当即对各军驻地重新做了安排。

  亲卫军、侍卫团自然都进驻南京皇城,并负责皇城及内城防务。

  长江水师进驻西北边的原大明南京京营驻地,并暂时负责外城防务。

  因为京营驻地离江边更近,出了西边的定淮门、仪凰门便可到江边,方便长江水师尽快登船。

  至于三个警备团,则驻扎在南边夹关门附近的大校场,协助水师负责外城防务。

  这时候就能显现南京城之大了。

  长江水师加亲卫军、侍卫团、三个警备团,共计有七八万人,共同担负南京城的防务竟然显得有些不够!

  同样是因为南京城太大,直到天黑,城内乱兵、乱民都没能完全肃清。

  晚上,刘升住在保养较好的奉天殿内,处理军政事务。

  不多时,李唯七赶来了,并交上了三份资料。

  却是游完后湖,刘升让李唯七去调查王铎、何应瑞、陈于阶三人的家庭背景、生平履历等资料。

  三人中王铎的资料最多,刘升却看得最快。

  王铎,山西平阳府洪洞县人,清流、书画家、诗人,几乎没有府县任职经历。虽然在文坛上颇有名气,但在官场上却毫无作为。

  这人就不适合当官。

  刘升摇着头将其资料放下。

  接着是工部尚书何应瑞的。

  其为山东兖州府曹州人,官宦之家出身,万历三十八年(1610年)进士。

  先后历任行人、知县、户科给事中、户部主事、知府、参政、副都御使、南京工部尚书,可谓履历丰富。

  在户部、工部方面都颇有政绩,同时与堵胤锡有半师之宜。

  “这个何应瑞看着倒是有些能力,可他今日挂印而走,显然是暂时没想为我们崋部效力啊。”

  一旁章旷道:“大王若有心,微臣明日便登门拜访,劝降此人。”

  刘升微微点头,道:“你先登门,不行孤亲自去。”

  其实刘升并不觉得何应瑞有多大才,但同样不觉得亲自去拜访一个有才之人多掉价——他如今还没有君王的包袱。

  最后看向陈于阶的资料,刘升这才知道为何对此人耳熟。

  原来陈于阶竟然是徐光启的外甥!

  陈于阶,松江府人,秀才、南京国子监监生出身。

  李唯七递上来的资料就这么多,但刘升却猛然记起,此人似乎受徐光启的影响,通晓天文知识,还数字西洋枪炮的铸造、运用。

  明末弘光朝时似乎曾帮史可法练过火枪兵,协守扬州城。

  更多他就不记得了。

  刘升觉得李唯七给的资料太少了,并不满意。

  但他并未责难李唯七。

  因为讯风卫主要是用于探查军事情报的,这三人都是他临时让调查,讯风卫能这么快得到这些资料,已经算表现不错了。

  不过此事却让刘升意识到,是该建立另一套针对内部、用于行政管理的情报系统了。

  待李唯七下去后,刘升继续处理军政事务。

  过了小半个时辰才处理完,见章旷还在,刘升便问:“章先生可愿意担任应天知府?”

  “这···”章旷略微犹豫了下,随即还是应道:“微臣尽力而为。”

  刘升走下来,笑道:“孤知道先生有心参谋军务,但如今行政官员确实欠缺,应天府又相当重要,交给可靠的人孤才放心。”

  章旷听刘升将他视为心腹,多少有些感动,当即表态道:“微臣定不负大王所托!”

  想起行政官员欠缺的问题,刘升又问:“先生觉得张慎言、马士英可否为我崋部所用?”

  晚饭前,章旷去看过张慎言、马士英,此时回想两人见到他时的表现,便道:“马士英已有降崋之心,如今应该是端着,要找到台阶才会投效。

  至于张慎言,此人有些顽固,怕是很难改变心思。”

  第二更。

  晚安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dubi8.cc。123读笔手机版:https://m.dubi8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